书齐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民国做袍哥 > 第八十三章 语惊四座

第八十三章 语惊四座

推荐阅读: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人道大圣这个世界很危险我就是超级警察科技:打破垄断全球的霸权港综世界的警察[神话]劈山大明话事人听说我男朋友死了之后[末世]万族图鉴:你管这叫F级天赋?

    这种雷同,就导致了咱们超越上海新报的难度加大,您想想,两份差不多的报纸,上海新报的读者干嘛要改订或改买申报?这样持续下去,申报超越上海新报将变得异常困难。

    所以,咱们要深入分析研究上海新报各方面的特点,再深入研究分析申报的读者群体,找到读者最感兴趣的几个点,结合申报自身的办报特长,尽可能地尽快明确申报鲜明区别与上海新报的办报风格和发展方向。

    我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比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上海新报擅长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而我们申报的读者群体,恰恰对上海滩上发生的各种事情更感兴趣,那我们不妨避开与他们的正面竞争,从头版开始,就加大本埠新闻的份量,这样,既满足了申报读者群体的需求,也与上海新报形成了差异和互补,上海新报原有的读者也既有可能会再订一份申报,自然扩大了我们的销量。

    我甚至还有个大胆的想法,没有差异,也要创造差异,现在,全国的报纸,全部采用的是传统的从上往下的排版,而欧美国家的报刊书籍,一直采用的是从左往右的排版,其实这才是符合人们正常的生理习惯的,我们的眼睛更习惯从左往右看。

    如果申报率先在全国的报纸中,采用横向从左往右的排版,成为全国第一家吃螃蟹的报纸,领一时风气之先,一定会在上海乃至全国引起轰动,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一家报纸。

    只不过,此举确实有一定风险,因为现在的读书人,从小开始,适应的就是从上往下读,一时未必能够接受,但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只是什么时候、由哪个报刊书籍付诸实践罢了。

    我刚刚谈的是我第一个想法,明确申报自身的办报特色和风格,实现差异化竞争。

    其次,我想谈谈申报的销量与发行。

    我注意到,同为对开八版的报纸,上海新报的零售价是30个铜元,申报是20个,说明您已经有意识地在进行价格战,可能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恕我冒昧,我认为,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未来的报纸经营,利润的来源,一定不是订阅或零售的卖报所得,而应该是,报纸的发行量和影响力足够大的时候,所吸引来的丰厚广告收入。

    所以,既然要与上海新报展开直面竞争,要打价格战,就不能不痛不痒,价格战不打则已,要打,就要直接击穿读者的心理底线,目前10个铜元的差额,不够让读者动心,申报的零售价,我认为应该降低到8到10个铜元,才有可能真正对上海新报形成冲击。

    只有价格降低到这个程度,上海新报原有的订阅读者才会动心转向申报,而且还会有些读者干脆两份都订。”

    冉洪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史量才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放在他的面前。

    冉洪欠了欠身,表达谢意,继续着他的发言,而方进山的眼中,却闪过一丝惊异,因为这是他来到申报五年来,第一次见到,身为报馆老板的史量才,亲手给人倒水,而且是给冉洪这样一位不到20岁的年轻人。

    “第三点,我想谈的是,就像商家需要在咱们报纸上做广告一样,申报也需要做广告。

    关于这点,我有两个想法。

    目前,上海的公共交通,已经十分发达,我问了一下,现在有12条有轨电车线路和3条无轨电车线路,当然,这些电车线路主要在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只有少数几条连接上海老城厢,我也实地去看了一下,每个站台上,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站牌,上面写着这一站的地名。

    我认为,申报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线路上的站牌大做文章。

    具体的做法是,与法租界、公共租界及上海县沟通,想办法拿下所有站台十年以上的经营发布权,可以在每一个站台设置大型站牌,一半的发布权给对方,让对方用于发布线路运行的每一站地名,也可以发布他们的一些法令、公告,另一半,申报可以做报栏,张贴申报,甚至可以有时把发布权租给与申报合作的商家,收取费用,十五条电车线路,算下来起码100多个站牌,如果到时上面全是申报的报纸或广告,这是多大的阵仗,在上海滩引起轰动和关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而且,垄断了这种资源,即或以后只做广告经营,也有极大的价值。

    再有一个,就是现在申报的零售,都是街上的一些报童在卖,这些报童,基本上都是所有的报纸都在卖。

    咱们能不能考虑,建立申报自己的报童团队,统一着装,统一管理,让这些报童以销售申报为主,每天售卖时的主题,也必须是申报当天的重要新闻,如果考虑到保证报童的收入,也可以让他们兼卖几份与申报没有直接竞争的报纸,但是坚决不卖上海新报,试想,如果上海滩的大街小巷上,有几百位身穿申报字样马甲的报童,在吆喝着申报当天的重要新闻,这是何等激动人心的场景。

    因为时间紧促,我的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希望修公和方主编多多包涵。”

    一口气说完,冉洪才端起水,喝了一口,等他抬起头,看向史量才和方进山时,发现他俩都在一脸惊诧地看着他。

    史量才确实被狠狠地震惊到了。

    本来,冉洪说要给申报出点儿主意的时候,他还抱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态度,等冉洪说了第一个观点,他就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随着冉洪不断地深入,他的内心,已经掀起滔天巨浪。

    他实在不能相信,这样一套关于申报经营的思路,出自眼前这个三川小饭馆掌柜的年轻人之口。

    他也实在不敢相信,仅仅过了一天时间,这个年轻人给了他巨大的意外和惊喜。

    方进山虽然对报纸经营谈不上精通,但在一旁也被震撼得不轻,同时也为这位在客轮上不期而遇的小兄弟感到几分开心和自豪,毕竟也是他发现、引荐的这个人才。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6/6771/51700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