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利益最大化
推荐阅读:心声被偷听,满朝文武齐吃瓜、不灭武尊、过河卒、大唐腾飞之路、协议结婚,总裁妻子想假戏真做、大荒经、渺渺仙路、无限格斗、开局混沌剑体,打造不朽仙族、饥荒,我的镐子能升级、
李蔚珏喜欢这个先生是有道理的。
能不把金钱说成“铜臭”的实在读书人,至少够真诚。
不止这一点,先生还明说了:“这书,你不想以你的名义公布于世是对的,因为没人会信;
要不是我知道你家没有读书人,我也不会相信;
孩子,你才十岁,就有如此之能,老夫都自惭形秽了;
但我也不会欺世盗名,我会向外宣布,这书有你的参与,等十年之后,唉,十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活十年……
这么说吧,我死前,一定会澄清这书是你编写,当然,我也得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是了;
到时候,你的名声也传出去了,我的名声也不会减弱,你是千里马,我就是伯乐嘛!
咱爷俩,名利都得拿着,只不过我早点儿,你晚点儿便是了。”
看吧,先生并非像他妻子想的那样,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而是在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并将其能带来的利益最大化而已。
先生所选的时机也合适。
正如他所说,知县大人正为院试成绩发愁。
当官的总是能比考试的先一步知道成绩,所以在放榜前,知县就已经知道桑柴县再次全军覆没的结果。
他之前的知县,在任期内好歹还有一次出过一名秀才的记录,到他这里,他积极主动地抓了一年多教育,却丝毫未见成效。
这就是小县城的悲哀——读书的没几个,参考的更是没几个,每次考来考去总是那几个人。
或许还有所减少,因为读书是很费钱的事,家庭负担太大,考不出来也就不考了。
这一次院试的结果不过是再次印证下县无人才而已,或许不至于让京城来的官员怪罪,最多是让知府大人面上无光,私下里狠狠训斥一番。
可还有两桩案子火上浇油,一个是四具孩童尸体的抛尸案,一个是本县女子失踪案。
年前的两桩儿童失踪案还没有破,又出来四具孩童尸体,这便涉及六名孩童了。
再说本县女子失踪案,共报上来两起案件,都是十五六的女子失踪,其中一名女子叫代大丫,疏河村人。
就在知县烦恼不堪的时候,听说有位学塾先生来求见,本不予理会,但读书人的事可大不可小,还是得见。
“大人,您看看这个,”先生直奔主题,上来就把《三字经》奉上,同时说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幼儿开蒙,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浅要多浅,何时加深,却因人而异;
古云:‘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学生以为,同样可以能说话为标准,开始教导幼儿诵读;
此《三字经》,三字为一句,四句为一组,朗朗上口,更适合幼儿开蒙……”
不用先生多做介绍,千余字的册子,知县大人很快翻完,然后又从头认真看起。
《三字经》六个部分内容,知县大人看得是热血沸腾。
从教育之功,到礼仪为首,再到必知常识,之后介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再讲朝代变革与更替,最后强调为学之道。
大励朝的历史,与李蔚珏学过的历史几乎完全重合,直到隋朝之后开始才有变化。
所以李蔚珏删删减减后的《三字经》,只剩下一千二三百字,比《千字文》没多多少,对孩子来说,三字一句,更适合小儿发音,完全可以当儿歌唱念。
先生“献”上此册,虽然只做介绍,未言其他,但时机选得好,知县大人一下子就对几日后去府城述职有了信心。
……
前脚听说先生去找知县,后脚李蔚珏就去找了黄主簿:“黄大人,听说您家有处书坊?”
黄主簿家的确有处小作坊,却称不上是“书坊”,因为那是一处小小的印刷作坊,只能接到一些印制年画、门神等木板刻画的生意。
若说书籍也可以印,但是没人找他们印啊!
印刷不算贵,贵的是刻板,对于穷人来说,年画有人买,书可没人买;而对于穷书生来说,能抄书,就不会花钱去买书。
所以黄主簿的小作坊生意是半死不活。
李蔚珏就喜欢这种半死不活的作坊,便宜,关键还是黄主簿家的。
“黄大人,小子想拜托您帮忙印制五十本册子,要用最好的纸张。”李蔚珏说道。
李蔚珏算了算,京城工作组下来,全府城的官员几乎都得到场,拣关键的人发放,五十本应该够用。
《三字经》拿了一份给黄主簿看,并提醒他,这是先生写的,已经报给知县,知县有很大可能性会带去府城。
如果黄主簿能在知县出发前备好印刷册子,知县大人肯定会非常高兴。
李蔚珏把印刷的任务交给黄主簿,并说:“五十本之数,是我估算的,您看多少合适就印多少;
但这只是第一批,必须用好纸,算是精装本;
第二批开始,可以印制简装本,毕竟没多少字,很多人会选择抄书;
但如果有简装本就不一样了,普通的家庭也能舍得买来给孩子当做礼物。”
讨好知县、还有钱赚的事情,黄主簿不怕多,就怕不够呢!
黄主簿把李蔚珏递过来的定金直接推回去:“好孩子,钱你拿回去,黄伯伯不要!
你这可是给黄伯伯拓宽财路呢,黄伯伯不但不要,还要分你一成利,你看如何?”
都“好孩子”与“黄伯伯了”,李蔚珏还能不打蛇随棍上嘛:“黄伯伯,小侄就是想替老师宣扬一下这本好书;
老师为天下学子操心,小侄不想让先生的心思落空而已;
您不肯收钱,是您也看重先生的品格,小侄怎能厚颜与您分利呢?
不过您放心,生意不会只有这一本《千字文》,以后小侄帮您多拉些生意回来!”
于是几天后,知县大人原本只想带着县丞去开会的,竟破例叫上黄主簿一并去了!
又二十天后,在骆毅带着胡泽胤和黄酉忙乎着晒干菜、制作酱菜,而农人们也在打谷场上翻晒收获的粟米时,黄主簿家的生意红火起来了!
不仅本县学子,连府城都有不少大户派人来买“正宗的”《三字经》。
而李蔚珏已经开始设计插画版《三字经》了。
能不把金钱说成“铜臭”的实在读书人,至少够真诚。
不止这一点,先生还明说了:“这书,你不想以你的名义公布于世是对的,因为没人会信;
要不是我知道你家没有读书人,我也不会相信;
孩子,你才十岁,就有如此之能,老夫都自惭形秽了;
但我也不会欺世盗名,我会向外宣布,这书有你的参与,等十年之后,唉,十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活十年……
这么说吧,我死前,一定会澄清这书是你编写,当然,我也得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是了;
到时候,你的名声也传出去了,我的名声也不会减弱,你是千里马,我就是伯乐嘛!
咱爷俩,名利都得拿着,只不过我早点儿,你晚点儿便是了。”
看吧,先生并非像他妻子想的那样,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而是在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并将其能带来的利益最大化而已。
先生所选的时机也合适。
正如他所说,知县大人正为院试成绩发愁。
当官的总是能比考试的先一步知道成绩,所以在放榜前,知县就已经知道桑柴县再次全军覆没的结果。
他之前的知县,在任期内好歹还有一次出过一名秀才的记录,到他这里,他积极主动地抓了一年多教育,却丝毫未见成效。
这就是小县城的悲哀——读书的没几个,参考的更是没几个,每次考来考去总是那几个人。
或许还有所减少,因为读书是很费钱的事,家庭负担太大,考不出来也就不考了。
这一次院试的结果不过是再次印证下县无人才而已,或许不至于让京城来的官员怪罪,最多是让知府大人面上无光,私下里狠狠训斥一番。
可还有两桩案子火上浇油,一个是四具孩童尸体的抛尸案,一个是本县女子失踪案。
年前的两桩儿童失踪案还没有破,又出来四具孩童尸体,这便涉及六名孩童了。
再说本县女子失踪案,共报上来两起案件,都是十五六的女子失踪,其中一名女子叫代大丫,疏河村人。
就在知县烦恼不堪的时候,听说有位学塾先生来求见,本不予理会,但读书人的事可大不可小,还是得见。
“大人,您看看这个,”先生直奔主题,上来就把《三字经》奉上,同时说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幼儿开蒙,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浅要多浅,何时加深,却因人而异;
古云:‘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学生以为,同样可以能说话为标准,开始教导幼儿诵读;
此《三字经》,三字为一句,四句为一组,朗朗上口,更适合幼儿开蒙……”
不用先生多做介绍,千余字的册子,知县大人很快翻完,然后又从头认真看起。
《三字经》六个部分内容,知县大人看得是热血沸腾。
从教育之功,到礼仪为首,再到必知常识,之后介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再讲朝代变革与更替,最后强调为学之道。
大励朝的历史,与李蔚珏学过的历史几乎完全重合,直到隋朝之后开始才有变化。
所以李蔚珏删删减减后的《三字经》,只剩下一千二三百字,比《千字文》没多多少,对孩子来说,三字一句,更适合小儿发音,完全可以当儿歌唱念。
先生“献”上此册,虽然只做介绍,未言其他,但时机选得好,知县大人一下子就对几日后去府城述职有了信心。
……
前脚听说先生去找知县,后脚李蔚珏就去找了黄主簿:“黄大人,听说您家有处书坊?”
黄主簿家的确有处小作坊,却称不上是“书坊”,因为那是一处小小的印刷作坊,只能接到一些印制年画、门神等木板刻画的生意。
若说书籍也可以印,但是没人找他们印啊!
印刷不算贵,贵的是刻板,对于穷人来说,年画有人买,书可没人买;而对于穷书生来说,能抄书,就不会花钱去买书。
所以黄主簿的小作坊生意是半死不活。
李蔚珏就喜欢这种半死不活的作坊,便宜,关键还是黄主簿家的。
“黄大人,小子想拜托您帮忙印制五十本册子,要用最好的纸张。”李蔚珏说道。
李蔚珏算了算,京城工作组下来,全府城的官员几乎都得到场,拣关键的人发放,五十本应该够用。
《三字经》拿了一份给黄主簿看,并提醒他,这是先生写的,已经报给知县,知县有很大可能性会带去府城。
如果黄主簿能在知县出发前备好印刷册子,知县大人肯定会非常高兴。
李蔚珏把印刷的任务交给黄主簿,并说:“五十本之数,是我估算的,您看多少合适就印多少;
但这只是第一批,必须用好纸,算是精装本;
第二批开始,可以印制简装本,毕竟没多少字,很多人会选择抄书;
但如果有简装本就不一样了,普通的家庭也能舍得买来给孩子当做礼物。”
讨好知县、还有钱赚的事情,黄主簿不怕多,就怕不够呢!
黄主簿把李蔚珏递过来的定金直接推回去:“好孩子,钱你拿回去,黄伯伯不要!
你这可是给黄伯伯拓宽财路呢,黄伯伯不但不要,还要分你一成利,你看如何?”
都“好孩子”与“黄伯伯了”,李蔚珏还能不打蛇随棍上嘛:“黄伯伯,小侄就是想替老师宣扬一下这本好书;
老师为天下学子操心,小侄不想让先生的心思落空而已;
您不肯收钱,是您也看重先生的品格,小侄怎能厚颜与您分利呢?
不过您放心,生意不会只有这一本《千字文》,以后小侄帮您多拉些生意回来!”
于是几天后,知县大人原本只想带着县丞去开会的,竟破例叫上黄主簿一并去了!
又二十天后,在骆毅带着胡泽胤和黄酉忙乎着晒干菜、制作酱菜,而农人们也在打谷场上翻晒收获的粟米时,黄主簿家的生意红火起来了!
不仅本县学子,连府城都有不少大户派人来买“正宗的”《三字经》。
而李蔚珏已经开始设计插画版《三字经》了。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6/6958/52800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