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初抵绥德军

推荐阅读:世子稳重点让你当闲散驸马,你成至强武圣?高武末世:从不修炼开始变强谍战: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网游:神级刺客,我即是暗影!寒门宰相拯救诸天单身汉重生八一渔猎西北开局一把斩魄刀,打造最强雾隐村风吟武门

    第222章初抵绥德军

    苏允不知道种朴是不是在试探他,但苏允所说的话却是真心话。

    他的确不想留在延州,而是想去最前线看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必须去最前线看看,才能够明白到底大宋朝面对的是什麽东西,又或者说,大宋朝的军队又是什麽东西。

    种朴不知道出于什麽心思,竟是劝了几句,但见苏允态度坚决,便只能作罢。

    第二日,苏允从延州出发去绥德军。

    出了延州城,一路上堡寨密布。

    这是大宋的堡垒进筑的结果。

    也是宋朝失去了横山这道最后的屏障的结果。

    康定元年,李元昊率十万大军南下,一路攻破延州北部的金明寨,并乘胜包围延州。

    延州十万火急,知州范雍马上派人四处求援。

    结果,李元昊「围点打援」,在三川口埋伏从周边赶来的一万多宋军,将其全部埋葬在三川口。

    幸好此时天降大雪,西夏后勤补给不济,被迫撤军,延州才得以保全。但延州以北以及横山一带都被李元昊所占。

    三川口之败,让宋廷上下一片哗然。

    失败也让宋军前线的指挥者们出现了严重分歧。

    韩琦认为,宋军在西北虽有几十万之众,但分别守在那麽多城寨,反而容易让西夏人各个击破,不如主动进攻,寻觅战机。

    范仲淹则认为,主动进攻是军事冒险,应该采取「持重防御」的策略。

    宋廷这边各说各话,而李元昊并没有停止入侵的脚步。

    康定二年,他又率十万大军进抵渭州。

    韩琦急忙派大将任福率一万八千人前往抵御。

    结果,任福轻敌冒进,在好水川中了夏军的埋伏,他本人战死,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好水川之战后,宋廷对范仲淹「持重防御」的观点愈加认可。

    而在当年,李元昊再次领兵十万,进攻镇戎军。

    结果,没有吸取教训的渭州知州王沿,派遣葛怀敏率军一万主动迎敌。

    葛怀敏被西夏人诱到定川寨的埋伏圈中。

    因为寨中无水,葛怀敏只能率军突围,结果其本人战死,馀部近万人被俘。

    李元昊于是乘胜大举入寇,深入宋境六七百里,烧伤劫掠,如入无人之境。

    三战全败,一时间大宋朝廷上下尽皆患上恐夏症。

    大宋朝廷上下,尽皆认为,绝对不可以与西夏打野战,于是这堡垒进筑的战略彻底成为了国策。

    苏允对此亦是十分了解,也对这个策略比较认可。

    因为这与西夏人大战的特点有关。

    西夏人战时当兵,闲时为民,装备衣食全部自给。

    他们出征时,往往只带一个月的口粮,除了作战部队,还配备战斗辅助人员随时掠夺军资丶粮草丶俘虏丶牲畜丶财物,以解决军队给养不足和本国劳动力丶兵员短缺问题。

    这种后勤补给方式,让夏军拥有轻便灵活的特点,夏军的精锐骑兵「铁鹞子」,既可以快速进军,长途奔袭,也可以在西北的丘陵沟壑中辗转腾挪,让只靠两条腿跑路的宋军望尘莫及。

    不过,夏军也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后勤保障能力极差,无法持久用兵。而且,出战兵力越多,其持久力就越差。

    而只需要利用夏军补给不济的特点,坚壁清野,坚守不出,以避其锋,便可以让西夏军无功而返。

    而这种作战方式运用得最为成功的乃是种世衡以及范仲淹。

    种世衡镇守延州时,因外围堡寨被大量遗弃,延州已无险可守,岌岌可危。

    种世衡意识到堡寨的重要性,于是在延安东北二百里的地方,根据废垒兴建了新城,以强化点式防御。

    在筑城的过程中,种世衡因成功解决了城市的水源问题,凿开地下的石头而得到泉水,因此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清涧城。

    种世衡在修建清涧城后,继续向前修筑新的堡寨,不断把宋军防御前沿向前推进,在延州形成了一个立体防御体系。

    种世衡的做法启发了范仲淹。

    于是,范仲淹又把清涧城的经验推广开来。

    实际证明,这种战略是很有效的。

    宋军由清涧城开始,步步为营,稳步推进,深入西夏境内数百里,收复大片国土。

    有了种世衡的成功经验,范仲淹又于康定元年修筑了大顺城,打通了延州丶庆州二州的联系,使得二州可以互相救援,而这里也成为宋军深入西夏的桥头堡。

    苏允看着这些堡垒,心下有些感慨,怪不得大宋朝每年那麽多的军费扔进去都听不到什麽响动,看看这人造的堡垒,其中耗资之巨,着实是难以想像的。

    苏允能够想像得到,若是此时能够从高空往下看,这密布的人造堡垒,应该是极为壮观的。

    苏允等人穿过堡垒群,一日便抵达了绥德军。

    绥德城亦是一座堡垒,扼守无定河与大里河的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绥德军是个非常经典的军事州县,级别其实是与县等同。

    来迎接的官员中文官不多,只有一个县尉以及参军,县尉与参军通管六案丶仓库丶刑狱等事,而其他来的基本上就是武官了。

    绥德军辖领城丶寨丶关丶堡多达五六十个,每个堡垒里多则几千,少则数百人,而绥德城里则有一厢兵马,合计万人驻守。

    因此来的武将不少,厢都指挥使丶军都指挥使丶军都虞候丶指挥使丶副指挥使丶以及都头等等,多达十几位尽皆来迎接了。

    这些人为什麽来得这麽齐整,既是因为京营四厢都指挥使是从五品,边军厢都指挥要降两级,一般是从六品到正七品。

    而苏允这个承议郎乃是正六品下的京朝官,比这边军厢都指挥使要高上一级。

    而大宋的文官的地位比武将高得多,一个徐禧便可以压着种谔这种大将,更别说这些边军军厢都指挥使了。

    而且苏允的差遣乃是鄜延路兵马钤辖,更是他们顶头上级。

    所以说赵顼在官场上的手腕还真是厉害,给一个知绥德军事,让苏允可以避开种谔的钳制,可以放开手脚在绥德城这边行事,而一个兵马钤辖更是让边军将领不敢有所怠慢。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7/7044/53205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