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都市小说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81章 策马情欲酣

第681章 策马情欲酣

推荐阅读:排球少年之黑羽传说肝到厨神才算开始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天龙殿萧琰我的僵尸女友都市雷行葬明帝出纪之剑行天下一等狂妃:病娇王爷,来反压斗罗之我才是真正的气运之子

    </ins>

    金陵,聚宝门。

    清晨,天色蒙昧,东方还没亮透,城门也只刚开启,但进出城门的车马行人,却已显熙攘之状。

    聚宝门外官道联接南下陆行要道,一路途径常州丶惠州丶姑苏等大埠。

    所以,许多北上南下的客商旅人,都会中转途径聚宝门,各自奔赴自己远行的终点。

    寻常时节,金陵十三道城门,虽有兵丁把守开合城门,但并不对出入行人车马进行盘查。

    但这几日风声却有些不同,城中气氛异样,金陵各处城门要道,经常会有锦衣卫出没巡视。

    至于其中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神京三法司派下大批官员,在城中侦缉大案。

    也有人说日前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被当今圣上革职查办,金陵官场人心浮动。

    自去年城内爆出卫军大案,沉静许久的金陵城,似乎再一次变得骚动不安。

    此时,看守城门的十几个五城兵马司兵丁,各自抱枪拄刀,或站或蹲,显得有些懒散聊赖。

    在金陵的军卒之中,五城兵马司兵丁大概属于最低层。

    他们既没有金陵卫军彪悍精良,更没有锦衣卫的跋扈嚣张。

    他们大抵就是配备刀枪丶穿上军服的百姓,日常只做看守城门,游曳街巷,维持市井等杂活。

    只是,上一刻还懒散的守城兵丁,似乎看到了什麽,下一刻便个个站直身体,扶正手中刀枪。

    因为不远处一队衣甲鲜亮的锦衣校尉,正列队阔步朝着城门口而来。

    锦衣卫不仅手握权柄,行事嚣张,而且还有整肃军纪之责,这些守城兵丁自然有些顾忌。

    等到这队锦衣走到城门之下,守城兵丁军头连忙上前招呼:「刘百户,今日上值更早些,这天都还没大亮。」

    刘海曾在水监司摸爬滚打,挨过压制排挤,是从低层攀爬的人物,所以少了寻常锦衣卫的跋扈,多了几分沉稳。

    他听了那军头的话,并没有摆腔做势,只是淡淡一笑,说道:「职责在身,不好怠慢。」

    ……

    当年贾琮侦破水监司大案,水监司千户邹怀义自尽,水监司中低级军官过半受到牵连入罪。

    刘海因对龙潭港血案产生疑虑,被邹怀义忌惮,并将他排挤调出水监司,发落看守大慈恩寺营造现场。

    这让刘海躲过水监司获罪风波,之后他被长辈故交,前任金陵锦衣千户葛贽成调入锦衣卫,曾有过一段风光时候。

    但随着葛贽成被朝廷罢免,锦衣卫千户王彰江接任,刘海这位前任主官心腹,自然很难被王彰江待见。

    好在当初锦衣卫查抄金陵城外火器工坊,从查抄的运货箱子上,找到荣国府贾赦牵扯事中。

    葛贽成派心腹刘海千里赴京,将消息秘报锦衣卫指挥使司,刘海也因此结识锦衣卫指挥佥事何宏辉。

    何宏辉对刘海的扎实能干留下印象,曾在人前无意间提过几次,王彰江也知晓此事。

    因此,王彰江虽忌讳刘海这位前任心腹,但顾忌神京上司情面,也没对刘海下死手。

    只是将他排挤出金陵锦衣卫核心圈子,要紧职司公务再不让他沾手,只派些跑腿巡城之事打发他。

    刘海也算在官场上有过沉浮,原先提拔他的上官落难,他明白新上司接任,自己必定没好果子吃。

    这不过是官场惯例罢了,他又不是没倒过霉,如今至少官职还能保住,虽然心中郁闷,之后便泰然处之。

    ……

    自从神京颁下圣旨,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革职查办,三法司官员下金陵核查甄世文旧案,金陵城内风云激荡。

    金陵锦衣卫千户所按照惯例,城中执行官衙要紧公务,为防止出现不虞,对金陵十三门加紧巡查。

    刘海这样失势的锦衣卫百户,自然是执行这等跑腿差事的合适人选。

    这些日子他都带着手下,在金陵各处城门巡查游荡,虽然有些无聊,但也算有些自在。

    虽说锦衣卫加大各处城门巡查,但谁也不会去担心,甄应嘉被革职查办之后,会敢于弃城逃跑。

    原本他不过丢了官职,他要真做这种蠢事,就坐实谋逆之罪,甄家大房人口都会难逃一死。

    所以刘海虽巡查各处城门,不过是例行公事,却不担心会出什麽状况。

    ……

    天色开始大亮,城门内外变得熙熙攘攘,进出人群逐渐密集。

    刘海带着手下在城门处游曳,照常盘查,波澜不惊。

    这时,两辆相随而行的马车,汇在出城的人群中,正缓缓向城门而来。

    刘海手下一名校尉,等那马车走近,无意间看了几眼,说道:「刘头,那辆马车有些眼熟,跟车那人不是甄家管事刘显。

    前几日商户去甄家店铺讨银,刘头带我们去弹压事态,免生事故,当时出面应付商户就是这个刘显。

    甄家的人不会想找死吧,难道这个时候想溜走?」

    刘海目光微微一亮,说道:「你小子就爱咋咋呼呼,犯事的是甄家大房,甄应嘉虽被革职查办,可还没被定罪。

    刘显是二房的管事,甄家二房又没犯事,他们进出城门,有什麽大惊小怪的。

    甄家大房的人要是想溜走,也不会那麽蠢,光天化日之下出城。

    你们看紧城门,我上去瞧瞧。」

    ……

    自那日刘显家的从金陵返回姑苏,甄芳青知道大房已在转移金银,眼看又要生出危机。

    而且计算时间,只要陈荣被抓的消息传到神京,不出几日圣旨就会下达金陵,情形就会变得越发难测。

    她让刘显家的重新放回金陵,劝说自己母亲尽早离开金陵,以免事情不可收拾,自己寡母受到冲击。

    刘显家的返回金陵,路上花了一天时间,返回甄家大宅已是两天之后。

    等到甄二太太看过女儿书信,决定暂时离开金陵,又回过了甄老太太。

    因甄二太太有隔年回惠州省亲惯例,甄老太太也不放在心上,自然一口应允。

    正当二房的人准备收拾行装,朝廷圣旨就在此时抵达金陵,比甄芳青预料还早了一二日。

    宣旨钦差在甄府宣读圣旨,甄应嘉因亲子之罪,难辞其咎,宣召即日革职查办。

    圣意下达,甄家如遭晴天霹雳,阖族上下乱成一团。

    这当口甄二太太如回乡省亲,于理不合,遭人嫌疑,事情只能耽搁下来。

    刘显担心圣旨下达后,甄家形势会越发恶化,如时间再拖延下去,说不得连二房都无法出城。

    所以圣旨下达数天之后,等甄府众人心绪稍许平复,便劝服甄二太太重提省亲之事。

    因此事前番就和老太太提过,旧事重提倒也不引人注意,再说老太太正烦心大房之事。

    二媳妇只是个寡妇,在不在家,对事情根本无关大局。

    如今家中里外乱糟糟的,让她回娘家安顿几天,也不算什麽坏事。

    甄二太太得了允许,今日一早便收拾行装动身,倒让刘显大松一口气。

    因神京圣旨下达速度,已超出他和甄芳青的预料,下回圣旨抵达同样难以预料。

    金陵已成凶险之地,趁甄家局面还没完全恶化,让甄二太太尽早脱身才是上策。

    ……

    这几日各城门有锦衣卫巡弋盘查,刘显也早知此事。

    但眼下甄家未最后定罪,二房因甄芳青缘故,并不是戴罪之身,如果偷送出城,一旦失利,反而弄巧成拙。

    以二太太省亲为由,正常情形出城,眼下是稳妥之法,甄芳青也曾特意交待。

    而且,当初贾琮在金陵工部临时设衙,刘显曾经给他送过书信,由此知道刘海与贾琮曾为旧交……

    这次他挑选聚宝门出城,也是特别留意过,这几日在聚宝门巡弋的锦衣卫,正是刘海及其手下。

    等到马车接近城门,刘显看到上来盘问的锦衣卫,并不是其他普通校尉,正是百户刘海。

     这种微妙的举动,有言语之外的默契,只有人情练达之人,才会有心领悟,刘显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刘海脸无笑容,不动声色问道:「这不是刘管事吗,这一大早是要去哪里?」

    刘显连忙陪笑道:「原来是刘百户,我家二太太收到惠州来信,家中老太太身子不好,所以要赶去娘家省亲。

    惠州老太太已快七十的人,这个年纪身子不好,都是凶险之事,我们二太太心里着急,所以一大早就动身。」

    刘海点了点头,问道:「我听说你家三姑娘得太上皇恩典,在皇陵为老太妃守孝半年。

    计算时间也过了大孝之期,如今甄家多事之秋,三姑娘乃甄家翘楚,只怕要急着返回。」

    刘显笑道:「刘百户好灵通的消息,三姑娘确在皇陵守孝半年,如今期限已到,已来过家信,应该在返程路上。

    三姑娘闲时曾提过,锦衣卫刘百户和威远伯是旧交好友,那便是我甄家二房的朋友,让我们日常不得慢待。

    前几日甄家店铺受商户围堵侵扰,多亏刘百户带锦衣卫兄弟护持,甄家二房感激不尽。

    小人这几日里外忙碌,也是失了礼数,三姑娘返回金陵,知道事情必要让小人执礼相谢的。」

    刘海脸上露出微笑,说道:「刘管事太客气,我不过是职责所在,例行公事罢了。

    如今时候不早,略问一问罢了,刘管事自忙便是,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免得耽搁你家二太太的行程。」

    刘显满脸笑容,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不动声色塞到刘海手中。

    说道:「上回让锦衣卫兄弟在店铺外护持守卫,晒了整日的大太阳,连水都没喝上一口。

    小人心中一直不安,三姑娘回来知道此事,必定要怪我老糊涂了。

    这些利是请刘百户和兄弟们喝茶吃酒的,可千万不要嫌弃。」

    刘海毫不在意一笑,往后招了招手,方才说话校尉连忙跑来,问道:「刘头,有什麽吩咐?」

    说道:「刘管事说上回你们看护甄家店铺,多有辛苦,请你们这些小子吃酒,还不谢谢人家。」

    那校尉微微一愣,连忙说道:「那就谢谢刘管事了。」

    等到甄家二房的车马驶出城门,那校尉才问道:「刘头,就这样放他们出城了?」

    刘海斜了他一眼,说道:「你小子就是一根筋,不是和你说过,犯事是甄家大房,二房不是戴罪之身。

    二房三姑娘是太上皇都赏恩典的人,即便甄应嘉被治罪,谁还会去动二房的寡妇独女。」

    那校尉听了有些恍然,说道:「太上皇都欣赏甄三姑娘,那可是不得了,怪不得刘头给他们面子。」

    刘海说道:「威远伯贾琮知道吧?」

    那校尉笑道:「这怎麽不知道,那可是平定女真的大英雄,才十几岁就被封爵,戏文里也没有这麽得意的。

    我们这些兄弟闲时扯淡吹牛,说起威远伯都是佩服的很。」

    刘海笑道:「甄家三姑娘和威远伯被宫里赐婚,虽说因为父丧,亲事搁置,但这皇家的名分,可是实打实的。

    这三姑娘就是威远伯没过门的女人,她老娘要回乡尽孝,你说你能拦着不让去。」

    那年轻校尉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道:「那指定是不能的,能给威远伯的女人便利,多有脸的事情。

    还是刘头心里清楚,不然我们不知根底,指定就做了蠢事,金陵城里办事,多份人情多条路,准没错的事。」

    刘显脸上露出笑意,今日跟随他巡城之人,都是他多年心腹。

    当初他被葛贽成提拔入锦衣卫,还将他视为倚重之人。

    他也趁那时得意,将在水监司任职时的心腹小校,先后都带入锦衣卫,如今还都在他的麾下。

    刘海将钱袋扔给那小校,说道:「这银子给兄弟们分了,留下的办两桌上等席面,下值后大家好好喝一顿。

    你和弟兄们交待,吃喝管吃喝,都管住嘴巴,不要黄汤下肚就瞎咧咧,好不容易捞点人情都给败了。」

    那小校笑道:「刘头放心好了,这点分寸都没有,那还有脸跟着你混。」

    等到那小校带着钱袋走开,刘海望了眼远去的甄家二房车马,目光之中若有所思……

    ……

    神京,宁荣街,伯爵府。

    午后艳阳高照,空气被炙烤得火热,街上空荡荡一片,几乎没有路人。

    即便少数路人经过,也都贴街道两旁屋檐阴影行走,躲避猛烈的夏日炎火。

    此时,宁荣街口却响起急促的马蹄声,让两个在街边阴影下的路人,不由得回头眺望。

    只见宁荣街口冲进一匹奔驰的快马,那马浑身大汗,喘着粗气,似乎用尽全部力气奔跑。

    但马上骑士尤不知足,手中马鞭挥舞,接连发出尖利的爆响。

    好在街面中央并无行人,并不妨碍骑士策马狂奔,那马儿一直冲到贾家东府,马上骑士才勒停骏马。

    狂奔快马骤然被收紧缰绳,瞬间嘶鸣人立而起,惊动了角门处家丁。

    马上骑士飞身下马,拽着马匹走进角门。

    他用嘶哑的声音说道:「小人是金陵甄家的,奉了甄三小姐之命,从江南远道而来。

    小人送一封急信给威远伯,必须要亲自交给伯爷,十万火急,烦请尽快通报。」

    自从贾琮立府定居,这两年名声鹊起,不知有多少人,抱着各种心思上门拜见,求见理由更是五花八门。

    这些看守门户的家丁,因见过各色人等,自家伯爷又是行事低调之人,但凡不认识的陌生人,一概不见。

    所以随便一个生面孔,上门就要见威远伯,看门家丁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人得逞的。

    眼前这名骑士,快马狂奔街面,看起来声势吓人,而且看起来也很脸生。按常理家丁多半是要轰出去的。

    但来人说是金陵甄家的,还说是给甄三小姐送急信,家丁就不得不慎重,不敢胡乱赶人。

    府上的奴才那个不知,甄家三小姐本要赐婚给伯爷,如果不是出了变故,这位三小姐差点成了当家奶奶。

    虽说两家亲事不成,毕竟和伯爷关系非比寻常,她要送信给伯爷,守门家丁也不敢怠慢,连忙让人给管家传信。

    东府管家因常在两府走动,所有认得不少人。

    他见了送信的骑士,一下便有些认出,问道:「小兄弟看着脸熟悉,上次甄家人入府祭奠大老爷,好像就有你。」

    那人听了这话连忙说道:「管家当真还记性,我是三小姐的跑腿小厮王海,上回跟刘显家的上门祭奠老太爷。」

    管家听他说出刘显家的,就知道来人的确是甄家的,说道:「伯爷如今在上衙,现在你可见不到他。」

    王海说道:「我有三姑娘的亲笔书信,事情紧急,需要马上交给伯爷。

    请管家让人传口信给伯爷,请伯爷回府一见,小人要是耽搁了三小姐的大事,可真是吃罪不起。」

    管家见王海言语神情如此急迫,只怕是真有大事,心中也不敢大意。

    因贾琮上衙的城外火器工坊,一向戒备森严,外围又有大批禁军守卫。

    管家担心让其他人去传信,未必能顺利应付,便自己亲自去传口信。

    否则耽搁了伯爷和三小姐的大事,那可是不得了。

    管家临走时让王海入外院偏厅等候,王海只是不肯,说是就在角门处等候,贾琮回府就能见面。

    管家见他如此急迫执拗,也就不在坚持,让家丁在阴凉处放了椅子,让他坐在哪里等候。

    王海在东角门等了许久,正午日头已微西偏,依旧不见管家和贾琮的影子,心头不禁有些着急。

    这时宁荣街口传来隆隆车马声音,只见四辆马车首尾相顾,正往这边而来。

    王海心中一动,下意思避到角门阴影处,看着这些马车经过东府,直往西府而去。

    就在马车经过之时,其中一辆马车的车帘掀开,露出一张妇人的脸孔。

    王海看清那妇人容貌,不禁脸色大变……(本章完)

    </ins>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8/8974/180948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